close

ot0118a1  

  王家衛出名「慢工出細貨」,《一代宗師》從籌備到面世,足足超過十個年頭。用「萬眾期待」形容《一代宗師》,相信無人會有異議,因為無論你是否影迷,都會有興趣知道,到底王家衛和梁朝偉聯合打造出來的葉問,與我們所認知的或前人所演過的有什麼不同?  

十年磨利劍

  根據紀錄片《宗師之路》所述,原來王家衛早在1996年在阿根廷拍攝《春光乍洩》的時候,已經萌生執導功夫片的念頭。之後他走遍大江南北,走訪各大門派的傳人搜集資料,探研各項武術的精要,終於鎖定拍攝有關葉問的生平故事,而主角人選就落在梁朝偉、章子怡、張震等王家衛熱門的演員班底身上。拍攝之前,王家衛為了達到演員與角色合二為一的效果,嚴格要求主要演員必須向武術名家拜師學藝,對於沒有功夫底子的演員,簡直是個體能及心理極限的挑戰!然而,王家衛這份追求完美的執著,感動了這幾位身價不菲的主要演員,甘心犧牲很多賺錢的機會而刻苦鍛煉,親身感受揮動拳腳的感覺。結果,梁朝偉曾經因為練功折斷手骨,但是拍攝時一舉手一投足已儼然有宗師風範;張震更是了不起,他苦練八極拳三年,最近在全國武術大賽得到一等獎。相信在拍攝之初,沒有人會料到,演員經過專注而不斷重複的練功,釋放了連自己都不知道的潛在能量,最後竟然變成真正的武林高手,到演繹角色時就更栩栩如生了。

一代宗師亦凡人

  雖然眾演員在鍛煉武術方面下了不少苦功,《一代宗師》的武打場面亦不負眾望拍得相當出色,極具電影感,但是電影還是以王家衛擅長的文戲最吸引、最有味道。王家衛沒有把葉問刻意塑造成聖人,他除了擁有一身絕頂功夫之外,骨子裡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普通人。正是:「真人不露相」,葉問的本相,可能像梁朝偉的演繹方式一樣低調內歛。

  葉問本來是佛山一個紈袴子弟,從來沒有捱過窮,也沒有見過高山。他當然也是一個好丈夫,有空會為妻子洗腳,也會去照相館拍全家福。或者他曾經對宮二(章子怡)動過心,但是他始終沒有越軌。直至日本侵華,葉家大宅被日軍接管,葉問第一次領略到流離失所的窮困滋味。以前在茶樓妓院,他是貴客,現在他卻像乞丐一樣去等人施捨殘羹冷飯。他一斧一斧地劈爛那個他用來練功的木人樁,卻劈不開面前的高山,眼睜睜的看著親生女兒死於饑饉……葉問並非法力無邊的神仙,雖有一身驚天動地的功夫,始終無法解決生活上的困難,更遑論起死回生。

俱是異鄉人

  王家衛過去擅於以外省人南來香港的生活為題材(如《花樣年華》),今次《一代宗師》卻從上海風搖身變為嶺南風,各式各樣的南方事物和建築,都是王家衛和他的製作團隊做資料搜集及考證複製出來;至於名為「金樓」的妓院,更是花了接近一年時間搭建,金堆玉砌,是名符其實的「銷金窩」。即使王家衛如此刻意營造嶺南風味,全片對白粵語和國語卻各佔一半,隱然有南腔北調分庭抗禮的意象,誰也不叨誰的光。葉問來自佛山,宮二來自東北,兩人或因戰亂或避禍,分別定居香港,香港對他們來說都是異鄉,而不是「家」。當葉問和宮二兩個異鄉人在香港重逢,去茶樓再聽一次小明星唱《風流夢》,難免有撫今追昔,「落花時節又逢君」的慨歎。離鄉背井的葉問,去名不見經傳的武館應徵做教頭,生活才可以安定下來。電影的尾聲,王家衛藉葉問辦理身份證的片段,暗示他已經落地生根,成為正式香港人。至於宮二,她收拾馬三之後脫離武林,在港行醫維生,最後病逝香港,遺體運回老家安葬。對於香港,宮二由始至終,都只是一個沒有根的過客。

終極版的懸念

  好多觀眾認為《一代宗師》裡宮二的戲份比葉問更重,似乎有喧賓奪主之嫌。誠然章子怡的確在本片光芒萬丈,但她其實更像葉問生命圖譜缺失的一塊;因為有她的出現,葉問的宗師之路才得以圓滿。宮二說過武術的最高境界是「見自己」、「見天地」、「見眾生」,她終其一生不收徒、不傳藝,連葉問也沒有機會看全她的「六十四手」,她只可以在白茫茫雪地上孤獨地演練。宮二從頭到尾只見到自己與天地,而見不到眾生,即使她放下屠刀,也不能立地成佛,回頭更不是岸。

  葉問的武學理念就簡單得多了──「一橫」、「一豎」,躺下的是輸家,只有站著的勝利者才有資格說話。在生活面前,或者葉問是「一橫」,但是對於武術,他絕對是「一豎」,一直站著,而且站到最後。看葉問來香港設館授徒弘法,讓後人把武術傳承,不至自他而絕。葉問對於「眾生」,不只是「見」,而是「普度」。從外到內,從「面子」到「裡子」,達到內外兼修的境界,才算是真正的「一代宗師」,也是王家衛心中完美的武者典範。

  《一代宗師》裡頭其實還有很多零零碎碎的片段,現時的版本沒有作出明確的交代。例如張震飾演的特務一線天,他是否和宮二有過一段情?他後來為什麼要在香港開理髮廳?還有欺師滅祖的馬三、宮二的隨從老姜、葉問的夫人張永成,他們每一個的背後似乎都有好多可以獨立成篇的故事,可惜統統都逃不過被王家衛刪剪的命運。據說《一代宗師》還有一個長達四小時的終極版本尚未面世,且讓我們繼續引頸期待,待電影推出終極版本後解開所有的謎團吧。

(原載2013年1月18日《文匯報》)

arrow
arrow

    沙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